
关于 B 端无线化趋势
根据艾瑞咨询 2021 年中国协同办公市场研究报告指出,传统软件普遍是基于线下的办公场景和 PC 端用户建设,难以适应移动互联网改造后的新时代。2020 年每户每月的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超过 10GB。
本文图文采集网络、侵删
因此,协同办公厂商应重视用户使用习惯和需求的改变,将研发重心从办公室 PC 端扩展至多端多场景。传统 PC 端办公软件地位动摇,而移动端成为互联网应用的重要场景。
随着移动端场景的逐步常态化和趋势化,B 端产品逐步提供移动办公场景的能力,满足用户碎片化随时随地办公协同的诉求,本篇文章我们以阿里云 - 云效 DevOps 企业研发协同产品作为案例,探索 B 端产品无线化的体验设计,解决用户不在办公场合时也能够即时处理、跟踪重要的工作事件。
Part 2
定义 B 端无线化
无线化的优势在于不受固定工作场地限制,能透过碎片化时间高效的帮助个人完成事项处理,当然你肯定不会希望无时无刻都需要使用手机来进行办公对吧?因此相比 PC 端而言,移动端更多的是以轻量化的方式满足以 ”个人” 为中心,聚焦在 ”查看” 与 “处理” 的场景,而不是去完成复杂的办公需求。
关于 B 端与 C 端产品价值差异化的定义,常见的对于 B 端特性的理解为 ”高效、稳定、易用”,C 类的特性为”个性化、碎片化、内容化”。不过,这几种特性的定义就一定是绝对的吗?那不一定。我们也可以透过其他方式从场景、用户、功能三个不同维度来进行 B / C 端的对比区分。
【 场景 】
B 端:主要目的是帮助用户在”办公场景”下能够完成的相对应工作,并且存在组织协同处理关系,例如报销审批、工单指派、测试发布等,场景一般较为系统化,且时间相对固定。
C 端:使用的自由度非常高,以满足个人行为为主,例如刷短视频、叫个外卖、回覆朋友消息等,无时无刻都能穿插在我的们生活当中,场景相对上是碎片化的,当然 C 端特性也经常存在些误区,经常会被体现在手机无线端上,其实 PC 端也包含在内,例如查看社交媒体网站、打游戏等。
关于 B 端与 C 端产品价值差异化的定义,常见的对于 B 端特性的理解为 ”高效、稳定、易用”,C 类的特性为”个性化、碎片化、内容化”。不过,这几种特性的定义就一定是绝对的吗?那不一定。我们也可以透过其他方式从场景、用户、功能三个不同维度来进行 B / C 端的对比区分。
【 场景 】
B 端:主要目的是帮助用户在”办公场景”下能够完成的相对应工作,并且存在组织协同处理关系,例如报销审批、工单指派、测试发布等,场景一般较为系统化,且时间相对固定。
C 端:使用的自由度非常高,以满足个人行为为主,例如刷短视频、叫个外卖、回覆朋友消息等,无时无刻都能穿插在我的们生活当中,场景相对上是碎片化的,当然 C 端特性也经常存在些误区,经常会被体现在手机无线端上,其实 PC 端也包含在内,例如查看社交媒体网站、打游戏等。
【 用户 】
B 端:主要面相企业单位”多人协同工作”的群体,核心关注能否提供高效的系统与功能服务,重点关注在组织与业务团队办公。
C 端:直接面向于个人用户,更多的是关注产品体验以及是否能解决高频用户痛点为主,并提升用户粘性与高传播价值等。
【 功能 】
B 端:以功能为导向,需要一定时间上手学习才会使用,甚至有些用户根本不在意视觉美观度,只要能提供稳定的功能解决需求就行,因此刚开始会有些做 C 端的设计师觉得 B 端设计有些难度。
C 端:简单易用易理解,是 C 端产品设计最基本的一个要求,最好是 0 学习成本,因此 C 端设计的目标也相对来说非常聚焦,尽可能迅速的满足用户诉求。
针对 B/C 端差异化的定义,当然还可以继续从其他维度进行对比,但我觉得没必要。从思辨的角度来看我倒是有不同的见解,谁说 C 端产品就不能像 B 端产品一样高效稳定?B 端产品就不能拥有个性化的特性?两端特性做到相互融合不是更好吗?
那么问题来了,B 端产品的定义大部分是“面向企业提供服务”,C 端产品更多是“面向个人提供服务”,如果 B 端产品无线化,是属于 B 端产品,还是 C 端产品呢?关于怎么样更明确的区分 B 端无线化的精准定位与差异,其实也存在一些模糊边界。于是我们开始有了新的定义与思考,C 化思维的 B 端无线设计。
Part 3
C 化思维的 B 端无线设计
B 端产品既可以为企业服务,也可以为个人服务。我们是否应该去思考如何融合 B + C 端特性来构建的 B 端的无线化设计。我们提炼并定义了几点要素:【 提取核心、清晰易用、聚焦个人 】。根据上述 3 个要素,我们将其进行拆解映射,形成了 B 端无线化的产品设计的初步框架:
【提取核心】
构思 B 端无线化后的产品信息框架之前,要思考解决用户哪些关键场景问题,肯定不是全照搬 PC / Web 端的功能,而是要洞察移动场景用户的关键诉求是什么,从而提取最核心的功能点进行产品设计。不是要大而全,而是要尽量做到小而美。
【清晰易用】
根据页面结构基于用户的关键路径来体现选项模式和顺序,确保做到复杂内容简单化。把非必要的辅助信息与功能进行弱化或省略,甚至可以透过无线端特性来轻量化的构建交互体验,提升使用效率与易用性。
【聚焦个人】
C 端产品的设计特性著重于个人场景,更多的应该要去思考核心解决个人用户诉求为主,也可以是结合算法的个性化内容体现,在产品能力上一定是克制、简洁、聚焦的,如果功能选择越多,对于用户的认知干扰负担就越重。
Part 4
更多设计尝试
B 端产品无线化不仅仅只是满足用户碎片化时间的办公诉求,更多的是要去 思考如何在产品设计上充分的体现移动端的特性,来去反哺 Web 端不足的用户体验,延伸用户场景打造功能服务,以下我们列举了几个事例进行设计探索。
特性一 【硬件】
我们可以利用移动端特有的硬件,例如”相机”来打破 PC 端工作场景固定的限制,像是掏出手机录制 Bug 复现的视频、扫描个文件、拍下会议白版上记录的内容等等。
特性二 【软件】
利用手机系统自带的 Widgets 插件,将重要的信息透出在主屏幕上,用户无需开启应用也能实时的收到重要的信息与任务更新。
特性三【生态】
移动端看重生态服务,生态可以是涵盖周边的硬件产品、也可以是相关二三方软件应用。结合生态的拓展能做到很好的进行场景联动,例如可以在智能手表上查看消息待办,或者在钉钉 APP 群消息发送本周工作小结的卡片。
总结思考:
B 端产品设计师对复杂业务环节的理解需要深的足够深入,在复杂功能、高学习成本的操作上尽可能的做到提效降本。而 C 端产品设计师则是需要学会掌握取舍,精准定位满足用户诉求,吸引住用户的同时以低学习成本不断打磨细节体验、打造亮点以留住用户。
所以"C 化的 B 端设计”只能说在某些场景下通用,且侧重点不同,设计师如果能精通 B / C 两端产品的设计最好,且根据需要做到体验的权衡,正如本篇以 B 端的无线化的案例作为参考。B / C 两端虽彼此独立却又相互依赖,设计师还是要站在商业全局性、用户全链路的视角进行综合考量,将两端产品视为一个整体,但彼此又各有各的定位。
也有人会问,所有的 B 端产品都一定会朝向无线化发展吗?在我目前看来是不会的,长远来看也不一定。无论移动化办公的趋势有多好、是 C 端还是 B 端,使用的对象终究是『 人 』。本质上还是要回归以人为本,解决用户痛点问题是核心,持续创造好的体验是根本。
外贸网络推广策略分析
网络推广在现代贸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随着全球互联网的普及和数字化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投向了网络推广,特别是对于外贸行业而言。外贸网络推广可以帮助企业拓展国际...
网络营销推广方案:以创新和策略为驱动力
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网络营销推广已成为企业提升品牌知名度和销售业绩的重要手段。然而,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传统的网络营销方法已经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因此,本文将提...
郑州网络推广:助力企业腾飞的关键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推广成为了现代企业提升品牌知名度和销售业绩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中国的中部地区,郑州作为河南省的省会城市,网络推广也逐渐崭露头角,为本地企业的腾飞提供了有...
谷歌网址的追踪代码工具
谷歌提供了一个强大的追踪代码工具,称为GoogleAnalytics(谷歌分析)。它是一个网站分析服务,可以帮助网站所有者了解他们的访问者和流量来源,以及网站上的用户行为。使用...
网站内部关键词优化的相关分析!
网站在优化的这一环节,内部的关键词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在这个部分,需要注意两个问题。一、关键词出现的频率和密度1、很多人都认为,搜索引擎访问都是按照关键词出现的次数多的,页面和...
延伸阅读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本人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lnbdc.com/article/4314.html